初中阶段是解决心理困境问题的关键阶段,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改变,会造成一些心理困境问题的出现。小时候造成的心理困境问题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生阶段是造成心理困境产生的关键时期。
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减少心理困境问题对初中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克服心理困境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因此在初中阶段,家庭教育要特别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困境问题,特别是消极的心理困境,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困境影响的调查结果讨论
造成初中生产生心理困境的因素有很多种。初中生自身学习基础薄弱,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对自我认识不够清晰,学业成绩不理想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初中生产生心理困境。
学校中不当的教育方式,矛盾的师生关系,过多的补习班都会对初中生心理困境造成不良的影响。通过对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困境影响因素的,目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困境的社会现状,开展了如下现象讨论,以期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主要分析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困境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初中生心理困境问题的调查以及与初中生及家长访谈,我们发现当前的初中生在心理困境上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知识学习基础薄弱:第二,人际交往紧张或者敏感;第三,自我认识不合理;第四,学业表现不合理。
二、初中生心理困境问题的家庭教育成因分析
1.家长的教育关注度存在偏差
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关注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困境问题。通过与家长的访谈发现,父母双方在认识孩子心理困境的时候,有所差异。究其原因,有如下差异:
第一,部分家长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优异的成绩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一切标准。对于成绩的学生,家长对于其提出的要求都漠视,久而久之,孩子不愿意与其交流。
第二,部分家长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男性较多时间在外面工作,35%的女性更多时间在家里教育小孩,小孩的教育观念更多受到母亲的影响。受到受到六六九工作模式的影响,家长不能实现和孩子的同步成长。
第三,二胎家庭的影响。作为家里的老大,父母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照顾老二身上,忽视了老大的心理困境问题,较少的分心到老大身上。或者作为家里的次子,父母会花费一部分时间在老大身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在自己身上,也会引发自身的反感。
2.家长知识素养较低
家长知识素养较低使得他们难以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困境问题难以解决。本研究调查发现,不同家长的知识素养在解决学生的心理困境生存在显著差异。
在对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困境问题问卷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长的知识素养在本科以下。在与家长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家长表示对学生的心理困境问题不怎么了解,教育孩子上面有一些迷茫。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知识素养低的家长由于自身知识素养不怎么高,无法顺利解决孩子遇到的心理困境问题。另外,在与教师沟通的时候,家长会处于被动地位,最终会减少家校沟通,或者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最终不能顺利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困境问题。
3.亲子关系的影响
基于对初中生心理困境问题的研究需要,此处的亲子关系主要暴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子女在这种互动关系中的反应。通过对初中生心理困境调查发现,许多初中生和自己父母的关系一般,相处的并不融洽许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的压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不良的亲子关系,进而导致心理困境问题的出现。
4.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理
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初中生的困境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教育方式促进初中生心理困境问题的解决,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阻碍初中生心理困境问题的解决。由于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与父母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父母的为人处世以及生活习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家长自身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不善于倾听,不愿意沟通,没有耐心,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困境问题的出现。通过对初中生学生家长访谈发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比别人孩子优异,但是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不尽相同。
家长的教育方法单一,对学生的批评指责较多,要求严格,家长缺乏思考如何解决孩子的心理困境问题,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没有合理的培养计划,包括让孩子去补习班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的。
另外,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困境问题仅仅停留在学习或者家庭作业上面,缺乏对初中生心理困境问题的指导。在隔代监护人教育家庭中,放纵的教育方式比较普遍,疼爱孩子,纵容学生,或者用陈旧的教育观念来教育他们,不利于初中生克服心理困境问题。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
1.提升家长的教育关注度
中国家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其实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积极面,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形式。减少初中生的心理困境问题,积极的教育关注非常重要。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家长也需要反省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首先,有没有对哪个子女有教育偏失。如果有,我应该怎么与孩子沟通交流;其次,反省我每周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吗?工作占据生活的多长时间,孩子占据的时间多久,我应该怎么陪伴孩子成长。
其三,孩子除了在学业成绩的表现外,还有没有其他比较突出的地方。减少初中生的心理困境问题,反思负面的教育关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 提高家长的知识素养
要学习亲子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努力做一个称职快乐的父亲或母亲。父母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观看一些家庭教育的书籍,陪孩子共同成长。在学识方面和子女共同成长。对初中生来说,孩子的成长离开不了父母的陪伴。通过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加强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减少初中生心理困境问题的产生,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3.改善亲子关系
真诚接纳孩子使孩子克服心理困境的重要标志是接纳孩子,接纳孩子与其他人的不完美之处。并不是说父母必须接纳孩子和其所有的行为,因为人的行为本来就是有可以接,有些不能接纳。不过,如果我们因一个人具有某种不良行为而全盘否定一个人,或因一个人具有某种优良行为而全盘肯定一个人。
另外积极倾听在孩子说完,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再反馈给孩子,一方面可以澄清听到的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误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重视。
唯有此,父母才可以了解孩子话中隐含的意义、才可以真正帮助孩子克服某些恐惧心理,增进亲子关系,协助孩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话,愿意听父母的看法和意见。
4.改变教育方式
让孩子自己成长其实孩子的事情应该去处理,做父母要明白什么事情该管,什么事情不该管。在合理的范围内让他自己做决定。这样经历过风雨的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健康。为孩子做他可以做的事,不但剥夺了孩子学习和体验其长处的机会。
四、发挥教师和社会在家庭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孩子的鼓励和肯定都将激励孩子进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次的倾听以及对于学生的沟通交流都会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通过家校合作,组织班会让家庭知道心理困境的重要性,积极去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完成。
特别是偏科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可以加入一些吸引性的情景,引导孩子,正面积极的教育,促进学生对于心理困境的解答。并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开展一对一家长与孩子的教学工作,让家长的指导工作和教师的教学相符合实现真正的家校统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社会是检验家庭教育最直接的方式。健全家庭教育的法治教育,给与父母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减少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或出差无法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比例。
给与孩子更多的立法保护,同时给与父母更多的法律支撑。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工作,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思想与生活容易产生矛盾,可以给父母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父母设立一个假期,陪伴孩子成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资金的投入,开展家庭教育,实现家庭教育产业化。
结语
长期以来存在的家庭教育质量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均、部门联动、统筹协调、资源乏力等突出问题,急需通过加快家庭教育立法,从制度层面推进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发展。